去年以来,麟游县立足县情实际,积极探索推行“支部+合作社+产业互助组+贫困户”党建促脱贫模式,通过党支部引领建立专业合作社,合作社组织成立产业互助组,互助组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,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产业链上,全县上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,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的新格局。
党支部引领 群众发展产业有信心
“多亏村党支部给我出点子、指路子,我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!”常丰镇佛堂寺村贫困户姚林东说,他们村距县城35公里,四面环山,靠天吃饭,无主导产业曾是阻碍村民脱贫的大难题。去年,村党支部经过调研走访,将土蜂养殖确定为村上产业脱贫重点项目。在村党支部动员帮扶下,姚林东一次养殖土蜂100箱,去年实现收入4万余元。
目前佛堂寺村已有55户群众养殖土蜂600多箱,蜂蜜产品销到西安、宝鸡、咸阳等地,户均增收4000元。村上一位老党员激动地说,自从支部带领群众致了富,如今村干部说话有人听了,腰板更硬了。
在脱贫攻坚中,该县围绕制定脱贫攻坚规划,拟定产业发展思路,创新推行村党支部“三个一”工作法,即:开展一次深入调研,找准制约本村产业发展的瓶颈和潜在优势,拟定产业脱贫规划;开展一次科研论证,邀请农技专家、专业技术人员、帮扶部门等,就产业脱贫规划、方案进行全面研究论证,从资源、技术、市场等方面算精账、算细账,确保规划的科学性、可行性;开展一次意愿对接,就产业脱贫规划挨家入户走访,面对面征求贫困户意见,做好宣传发动。同时,坚持“一户一策”,为群众量身定制产业脱贫计划。目前,全县基本实现村村规划有脱贫产业、户户制定有致富门路。
合作社搭台 架起群众致富桥梁
“自从有了合作社,我终于可以一门心思发展土猪养殖,再也不用为在哪买、如何养、卖给谁发愁了。”说起养猪,酒房镇团庄村贫困户刘满红满面春风。
刘满红过去就有养猪的意愿,然而苦于缺本钱、不懂防疫,而迟迟没有行动。去年初,他加入村上九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后,按照协议,合作社以每只低于市场价400元的价格向其投放土猪崽5只,并负责免费养殖防疫技术指导。去年年底,刘满红将其中的4只育肥猪以协议价卖给合作社,仅此一项,他当年就增收8000元。
去年以来,麟游县采取党支部领办、介入、引导等方式,率先把产业大户、技术能手、村组干部、党员致富带头人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,实行统一规划用地、统一技术服务、统一产品标准、统一产品标识的“四统一”操作规范,推动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经营。在此基础上,通过鼓励贫困户以土地、资金入股,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等,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,实现投资、投地、投劳三种方式叠加受益。同时,专业合作社重点与未直接参与经营的产业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,做好产前良种提供、产中技术指导、产后协议销售三项服务,增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能力和信心,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。
抱团经营 互助组成脱贫新引擎
两亭镇两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任晓飞,带动24户贫困户成立了村养鸡互助组,被推选为村互助组组长后,他垫资购买蛋鸡鸡苗3500只,免费分发给贫困户,承诺养殖户只需按每只鸡返还10个鸡蛋给村互助组,以后产的鸡蛋等利润都归属贫困户。该村贫困户卢宝红加入村互助组,一次领到100只鸡苗,把1000个鸡蛋返还给互助组后,除去饲养成本,去年净收入4000多元。
去年以来,该县采取由各村党支部牵线搭桥,专业合作社中的党员致富带头人、产业大户或村组干部牵头,组织产业类型相同、居住相近的贫困户,每10户左右建立一个互助组,通过信息共享、劳力互帮、技术互学、销售互带,组织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,建立起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。
同时,该县还以此为平台,实行贫困户产业贷款本人申请、互助组组长审核、镇村和扶贫办审查、县政府担保贴息制度,县财政拿出300万元设立金融扶贫信贷风险担保基金,撬动银行贷款3000万元,向567户贫困户发放免担保、免抵押政府全额贴息小额贷款1584万元,切实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的难题。县上同步建立互助组组长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,向优秀互助组组长发放奖金50余万元,充分调动了互助组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截至目前,全县共组建养殖、种植、劳务各类产业互助组240个,带动了4195户贫困户抱团推动产业规模化经营,实现收入1473万元。
党员结对帮扶 带动贫困群众一起富
党员不仅自己致了富,而且也带动贫困群众一起富。
常丰镇武申村48岁的党员马永兵由于致富有方,被县委、县政府表彰为党员脱贫致富示范户。自村上在党员中发起脱贫致富“先锋行动”后,马永兵主动帮带4户贫困户种植西瓜36亩,去年户均实现增收3.25万元。
去年以来,该县开展了以“把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示范户、把脱贫致富示范户培养成党员,党员带头脱贫致富、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双培双带”活动,即县委每年表彰命名一批“农村党员脱贫致富示范户”,激励先进、树立典型。在此基础上,再以产业互助组为基本单元,按照“1+2+X”的模式,由每名党员脱贫致富示范户结对帮扶2名贫困党员,带动5户至10户贫困群众,签订帮扶协议,通过开展思想帮扶、技术帮扶,引导他们发展产业,增收致富。
据统计,全县目前共培育党员脱贫致富带头人276人,与贫困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402个,初步形成了致富一人、带动一片,互相帮带、共同脱贫的良好局面。